首页

女王调教男狗奴视频

时间:2025-05-23 12:34:04 作者:时政微纪录丨奋进中原——习近平总书记赴河南考察纪实 浏览量:15700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张钰惠)3月8日,“两高”报告出炉。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家庭暴力、彩礼纠纷等婚恋议题引发关注。

  “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最高法工作报告中,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牟林翰案”位列其中。据报告介绍,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杀,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

  报告显示,2023年,最高法发布两批反家暴典型案例,对以“爱”之名家暴未成年人、离异后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予以司法规制。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民法院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同比增长41.5%。

  今年全国两会上,家暴问题也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翼城县北关小学教师李慧表示,家庭暴力并不是简单的“家务事”,更不是法律所不能及的“隐秘的角落”。检察机关支持家庭暴力受害者提起离婚诉讼或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并非介入普通的婚姻家庭纠纷,而是通过履行民事检察职能,表明反对家庭暴力的鲜明态度,既有利于引导家庭暴力受害者依法及时维权,也是通过法治手段有力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有效预防家庭暴力,我国出台了反家庭暴力法。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检察机关探索反家暴监督办案,通过能动履职激活反家暴治理机制。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

  一对新人在婚姻登记处留下合影。刘忠俊 摄

  最高法工作报告提到,针对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增多甚至引发恶性案件,最高法制发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明确禁止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依法遏制高额彩礼。

  今年2月1日,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新规针对借婚姻索取财物、结婚后“闪离”等情形彩礼纠纷如何处理加以明确。新规施行以来,多地适用新规对彩礼官司作出判决或调解。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也对彩礼问题建言献策。

  由于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的出现,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增加。全国人大代表于莉提出建议,加强移风易俗日常监督,指导村级组织认真落实移风易俗相关措施,督促婚庆、殡葬等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及时纠正不正之风。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书记,我深感农村通过普法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谈到一件在法院法庭调研时了解到的案件,该案是由高额彩礼引发的婚姻家事纠纷。案件办完后,法庭会同村委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一起商讨将婚嫁新俗写进村规民约。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听取了法庭的建议,在村规民约中新增一条“婚丧嫁娶新风尚,少收彩礼不铺张”,同时明确彩礼数额不超过3万元。

  杨恒俊建议,法院要进一步加大普法进乡村的力度,通过普法移风易俗,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两会30秒】王毅:中国始终保持对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事出必有因。有消息称,明年将是上海大奖赛赛事合约的最后一年,新一轮的接触谈判正在进行中。而在2019年,F1将具有标志意义的第1000站赛事放在上海时,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FOM)掌门人凯里也曾提到,“在F1的战略中,现在有两个巨大的市场需要开发,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中国。”

防范台风“普拉桑” 福建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上海市委市政府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市大会,中心议题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要聚焦企业关切,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开会部署的同一天,上海市政府还对外正式发布行动方案,其中,五大行动150项改革举措,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淬火丨第一集《军旗下的誓言》

“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人在画中游’!”此次山西之行,网络博主“@凯雷”最期待的就是北齐壁画博物馆。他还注意到,“很多博物馆里,文物的玻璃罩在拍照时都会反光,在这里却没有,从这里能看出山西在博物馆建设中超前的服务意识。”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吴道闻接受监察调查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初心永照,换来圣地沧桑巨变。”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说,这座红色之城,正阔步走在新时代奋进路上。

感受地道“中国年·湖南味” 湖南举行非遗元宵喜乐会

去年1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共4件指导性案例,该批案例分别涉及人脸识别信息、居民身份证信息、社交媒体账号、手机验证码等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性质;3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批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促进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和正确价值导向;8月10日,公安部继去年底公布“2021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后,再次发布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十大典型案例,有效发挥个案警示教育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